◎啓 蒙 篇
上有天하고 下有地하니 天地之間에 有人焉하며 有萬物焉하니 日月星辰者는 天之所係也ㅣ오 江海山岳者는 地之所載也ㅣ오 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者는 人之大倫也ㅣ니라
以東南西北으로 定天地之方하고 以靑赤黃白黑으로 定物之色하고 以酸苦甘辛鹹으로 定物之味하고 以角徵宮商羽로 定物之聲하고 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으로 總物之數하니라
以上은 首篇이라
日出於東方하야 入於西方하니 日出則爲晝ㅣ오 日入則爲夜ㅣ니 夜則 月星이 著見焉하나니라
天有緯星하니 木火土金水五星이 是也ㅣ오 有經星하니 角亢氐房心尾箕 斗牛女虛危室壁 奎婁胃昴畢觜參 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宿ㅣ 是也ㅣ라
一晝夜之內에 有十二時하니 十二時ㅣ 會而爲一日하고 十有二月이 合而成一歲니라
月或有小月하니 小月則 二十九日이 爲一月이오 歲或有閏月하니 有閏則 十三月이 成一歲라 十二時者는 卽地之十二支也ㅣ라 所謂十二支者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ㅣ오 天有十干하니 所謂十干者는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ㅣ라
天之十干이 與地之十二支로 相合而 爲六十甲子하니 所謂六十甲子者는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至壬戌癸亥是也ㅣ라
十有二月者는 自正月二月로 至十二月也ㅣ라 一歲之中에 亦有四時하니 四時者는 春夏秋冬이 是也ㅣ라 以十二月로 分屬於四時하니 三月四月五月은 屬之於春하고 六月七月八月은 屬之於夏하고 九月十月十一月은 屬之於秋하고 十二月正月二月은 屬之於冬하니 晝長夜短而 天地之氣ㅣ 大暑則爲夏하고 夜長晝短而 天地之氣ㅣ 大寒則爲冬이니 春秋則晝夜長短이 平均而 春氣는 微溫하고 秋氣는 微凉이니라
春三月이 盡則爲夏하고 夏三月이 盡則爲秋하고 秋三月이 盡則爲冬하고 冬三月이 盡則復爲春이니 四時相代而 歲功이 成焉이니라
春則萬物이 始生하고 夏則萬物이 長養하고 秋則萬物이 成熟하고 冬則萬物이 閉藏하나니 然則萬物之所以生長收藏이 無非四時之功也ㅣ니라
以上은 天篇이라
地之高處ㅣ 便爲山이오 地之低處ㅣ 便爲水ㅣ니 水之小者를 謂川이오 水之大者를 謂江이오 山之卑者를 謂丘이오 山之峻者를 謂岡이니라
天下之山이 莫大於五岳하니 五岳者는 泰山嵩山衡山恒山華山也ㅣ오 天下之水ㅣ 莫大於四海하니 四海者는 東海南海西海北海也ㅣ라
山海之氣ㅣ上與天氣로 相交則 興雲霧하며 降雨雪하며 爲霜露하며 生風雷니라
暑氣ㅣ 蒸鬱則 油然而作雲하야 沛然而下雨하고 寒氣ㅣ 陰凝則 露結而爲霜하고 雨凝而成雪故로 春夏에 多雨露하고 秋冬에 多霜雪하니 變化莫測者는 風雷也ㅣ니라
古之聖王이 畫野分地하야 建邦設都하시니 四海之內에 其國이 有萬而 一國之中에 各置州郡焉하고 州郡之中에 各分鄕井焉하고 爲城郭하야 以禦寇하고 爲宮室하야 以處人하고 爲耒耜하야 敎民耕稼하고 爲釜甑하야 敎民火食하고 作舟車하야 以通道路하시니라
木火土金水ㅣ 在天에 爲五星이오 在地에 爲五行이니 金은 以爲器하고 木은 以爲宮하고 穀生於土하야 取水火爲飮食則 凡人日用之物이 無非五行之物也ㅣ니라
五行이 固有相生之道하니 水生木하고 木生火하고 火生土하고 土生金하고 金이 復生水하니 五行之相生也ㅣ 無窮而 人用이 不竭焉이니라
五行이 亦有相克之理하니 水克火하고 火克金하고 金克木하고 木克土하고 土ㅣ 復克水하니 乃操其相克之權하야 能用其相生之物者는 是人之功也ㅣ니라
以上은 地篇이라
天地生物之數ㅣ 有萬其衆而 若言其動植之物則 草木禽獸 蟲魚之屬이 最其較著者也ㅣ니라
飛禽은 卵翼이오 走獸는 胎乳하니 飛禽은 巢居하고 走獸는 穴處하고 蟲魚之物 化生者ㅣ 最多而 亦多生於水濕之地니라
春生而秋死者는 草也ㅣ오 秋則葉脫而 春復榮華者ㅣ 木也ㅣ라 其葉이 蒼翠오 其花ㅣ 五色이니 其根이 深者는 枝葉이 必茂하고 其有花者는 必有其實이니라
虎豹犀象之屬은 在於山하고 牛馬雞犬之物은 畜於家하니 牛以耕墾이오 馬以乘載오 犬以守夜ㅣ오 雞以司晨이오 犀取其角이오 象取其牙ㅣ오 虎豹는 取其皮니라
山林에 多不畜之禽獸하고 川澤에 多無益之蟲魚故로 人以力殺하고 人以智取하야 或用其毛羽骨角하고 或供於祭祀賓客 飮食之間이니라
走獸之中에 有麒麟焉하고 飛禽之中에 有鳳凰焉하고 蟲魚之中에 有靈龜焉하고 有飛龍焉하나니 此四物者는 乃物之靈異者也ㅣ라 故로 或出於聖王之世니라
稻粱黍稷은 祭祀之所以供粢盛者也ㅣ오 豆菽麰麥之穀은 亦無非養人命之物故로 百草之中에 穀植이 最重이오 犯霜雪而不凋하고 閱四時而長春者는 松柏也ㅣ니 衆木之中에 松柏이 最貴니라
梨栗柹棗之果ㅣ 味非不佳也ㅣ로대 其香이 芬芳故로 果以橘柚로 爲珍하고 蘿蔔蔓菁 諸瓜之菜ㅣ 種非不多也ㅣ로대 其味辛烈故로 菜以芥薑으로 爲重이니라
水陸草木之花ㅣ 可愛者ㅣ 甚繁而 陶淵明이 愛菊하고 周濂溪ㅣ 愛蓮하고 富貴繁華之人이 多愛牧丹하나니 淵明은 隱者故로 人以菊花로 比之於隱者하고 濂溪는 君子故로 人以蓮花로 比之於君子하고 牧丹은 花之繁華者故로 人以牧丹으로 比之於繁華富貴人이니라
物之不齊는 乃物之情故로 以尋丈尺寸으로 度物之長短하고 以斤兩錙銖로 稱物之輕重하고 以斗斛升石으로 量物之多寡ㅣ니라
筭計萬物之數ㅣ 莫便於九九하니 所謂九九者는 九九八十一之數也ㅣ니라
以上은 物篇이라
萬物之中에 惟人이 最靈하니 有父子之親하며 有君臣之義하며 有夫婦之別하며 有長幼之序하며 有朋友之信이니라
生我者ㅣ 爲父母ㅣ오 我之所生이 爲子女ㅣ오 父之父ㅣ 爲祖ㅣ오 子之子ㅣ 爲孫이니 與我同父母者ㅣ 爲兄弟ㅣ오 父母之兄弟ㅣ 爲叔이오 兄弟之子女ㅣ 爲姪이오 子之妻ㅣ 爲婦ㅣ오 女之夫ㅣ 爲壻ㅣ니라
有夫婦然後에 有父子하니 夫婦者는 人道之始也ㅣ라 故로 古之聖人이 制爲婚姻之禮하야 以重其事하시니라
人非父母ㅣ면 無從而生이라 且 人生三歲然後에 始免於父母之懷라 故로 欲盡其孝則 服勤至死하고 父母ㅣ 沒則致喪三年하야 以報其生成之恩이니라
耕於野者는 食君之土하고 立於朝者는 食君之祿이니 人이 固非父母則 不生이오 亦非君則 不食故로 臣之事君이 如子事父하야 惟義所在則 舍命效忠이니라
人於等背에 尙不可相踰ㅣ어든 况年高於我하고 官貴於我하고 道尊於我者乎아 故로 在鄕黨則 敬其齒하고 在朝廷則 敬其爵하고 尊其道而敬其德이 是禮也ㅣ니라
曾子ㅣ 曰君子는 以文會友하고 以友輔仁이라하시니 蓋 人不能無過而 朋友ㅣ 有責善之道故로 人之所以成就其德性者ㅣ 固 莫大於師友之功이라 雖然이나 友有益友하고 亦有損友하니 取友를 不可不端也ㅣ니라
同受父母之餘氣하야 以爲人者ㅣ 兄弟也ㅣ라 且人之方幼也에 食則連牀하고 枕則同衾하야 共被父母之恩者ㅣ 亦莫如我兄弟也ㅣ라 故로 愛其父母者는 亦必愛其兄弟니라
宗族이 雖有親疎遠近之分이나 然이나 推究其本則 同是祖先之骨肉이니 苟於宗族에 不相友愛則 是는 忘其本也ㅣ라 人而忘本이면 家道ㅣ 漸替니라
父慈而子孝하며 兄愛而弟敬하며 夫和而妻順하며 事君忠而接人恭하며 與朋友信而 撫宗族厚ㅣ면 可謂成德君子也ㅣ니라
凡人禀性이 初無不善이니 愛親敬兄하며 忠君弟長之道ㅣ 皆已具於吾心之中이니 固不可求之於外面而 惟在我力行而不已也ㅣ니라
人非學問이면 固難知其何者ㅣ 爲孝ㅣ며 何者ㅣ 爲忠이며 何者ㅣ 爲弟며 何者ㅣ 爲信故로 必須讀書窮理하야 求觀於古人하며 體驗於吾心하야 得其一善하야 勉行之則 孝弟忠信之節이 自無不合於天叙之則矣니라
收斂身心이 莫切於九容이니 所謂九容者는 足容重하며 手容恭하며 目容端하며 口容止하며 聲容靜하며 頭容直하며 氣容肅하며 立容德하며 色容莊이니라
進學益智ㅣ 莫切於九思ㅣ니 所爲九思者는 視思明하며 聽思聰하며 色思溫하며 貌思恭하며 言思忠하며 事思敬하며 疑思問하며 忿思難하며 見得思義니라
以上은 人篇이라
啓蒙篇終
◎童蒙先習
◌御製童蒙先習序
夫此書隱 卽東儒所撰也羅 總冠以五倫爲古 復以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奴 列之于次爲古 而其自太極伊 肇判乙奴 三皇五帝 夏殷周 漢唐宋 以至皇朝屎 歷代世系乙 纖悉備錄爲古 逮夫我東厓 始檀君歷三國爲也 至于我朝屎 亦爲俱載爲尼 文雖約而錄則博爲古 卷雖小而包則大羅 其况堯舜之道隱 孝弟而已羅 舜之命契爲舍隱代 以五品爲重爲時尼 此文之冠以五倫者伊 其意宏矣奴多 噫羅 孝於親然後於伊 忠於君爲古 弟于兄然後於伊 敬于長爲飛尼 以此觀之巨隱大 五倫之中厓 孝弟爲先是羅 雖然伊那 詩贊文王曰 於緝凞敬止舍叱多爲尼 敬者隱 成始終徹上下之工夫也羅 故奴 大學要旨隱 卽敬字也五 中庸要旨隱 卽誠字也伊尼 誠敬伊 亦於學問厓 車兩輪 鳥兩翼者也羅 今予伊 於此書厓 以誠敬二字奴 冠于篇首爲奴尼 誠然後於伊也 能免書自我自伊五 敬然後於伊也 可以欽體欽遵伊尼 學者伊 豈可忽乎哉阿 予伊 又於卷下 國初開創 受號朝鮮之文厓 慨然追慕爲也 三復興感也爲奴羅 噫羅 繼繼承承爲舍 重熙累洽伊 寔是至仁盛德果 深恩隆惠伊 垂裕後昆之致時尼 繼體之君伊 式體至德爲也 兢兢業業爲也 誠心調劑爲也 至于蕩蕩爲旀 誠心愛民爲也 永保元元爲面 則吾國伊 其庶幾也旀 吾國伊 其庶幾也隱底 且我東禮義 雖因箕聖之敎化那 三韓以後於伊 幾乎泯焉伊驢尼 入于我朝爲也 禮樂伊 畢擧爲古 文物伊 咸備爲尼 惜乎羅 述者之猶遺乎此哉亦 嗟爾小子可 益加勉旃也夫隱底 歲黙閹茂朝月上浣矣 命芸館而廣印爲古 作序文於卷首爲奴羅
◌童蒙先習
天地之間 萬物之衆厓 惟人伊 最貴爲尼 所貴乎人者隱 以其有五倫也羅 是故奴 孟子伊 曰父子有親爲旀 君臣有義爲旀 夫婦有別爲旀 長幼有序爲旀 朋友有信是羅爲時尼 人而不知有五常則其 違禽獸伊 不遠矣里羅 然則父慈子孝爲旀 君義臣忠爲旀 夫和婦順爲旀 兄友弟恭爲旀 朋友伊 輔仁然後厓沙 方可謂之人矣里羅
◌父子有親
父子隱 天性之親是羅 生而育之爲古 愛而敎之爲旀 奉而承之爲古 孝而養之爲飛尼 是故奴 敎之以義方爲也 弗納於邪爲旀 柔聲以諫爲也 不使得罪於鄕黨州閭爲飛尼 苟或父而不子其子爲旀 子而不父其父爲面 其何以立於世乎里五 雖然是那 天下厓 無不是底父母羅 父雖不慈那 子不可以不孝尼 昔者厓 大舜伊 父頑母嚚爲也 嘗欲殺舜是於乙 舜伊 克諧以孝爲舍 烝烝乂爲也 不格姦爲時尼 孝子之道伊 於斯厓 至矣奴多 孔子伊 曰五刑之屬伊 三千是奴代 而罪伊 莫大於不孝羅爲時尼羅
◌君臣有義
君臣隱 天地之分是羅 尊且貴焉爲旀 卑且賤焉爲尼 尊貴之使卑賤果 卑賤之事尊貴隱 天地之常經是㫆 古今之通義羅 是故奴 君者隱 體元而 發號施令者也五 臣者隱 調元而 陳善閉邪者也羅 會遇之際厓 各盡其道爲也 同寅協恭爲也 以臻至治爲飛尼 苟或君而 不能盡君道爲旀 臣而 不能修臣職是面 不可與共治天下國家也尼羅 雖然是那 吾君不能乙 謂之賊是尼 昔者厓 商紂伊 暴虐是於乙 比干伊 諫而死爲尼 忠臣之節伊 於斯厓 盡矣奴多 孔子伊 曰 臣事君以忠是羅爲時尼羅
◌夫婦有別
夫婦隱 二姓之合是羅 生民之始旀 萬福之原是尼 行媒議婚爲旀 納幣親迎者隱 厚其別也羅 是故奴 娶妻乎代 不娶同姓爲旀 爲宮室乎代 辨內外爲也 男子隱 居外而不言內爲古 婦人隱 居內而不言外爲飛尼 苟能莊以涖之爲也 以體乾健之道爲古 柔以正之爲也 以承坤順之義則 家道伊 正矣於尼臥 反是而 夫不能專制爲也 御之不以其道爲古 婦乘其夫爲也 事之不以其義爲也 昧三從之道爲古 有七去之惡則 家道伊 索矣里羅 須是夫敬其身爲也 以帥其婦爲古 婦敬其身爲也 以承其夫爲也 內外和順是羅沙 父母伊 其安樂之矣時里羅 昔者厓 郤缺伊 耨於乙 其妻伊 饁之乎代 敬爲也 相待如賓爲尼 夫婦之道伊 當如是也尼羅 子思伊 曰君子之道伊 造端乎夫婦羅爲時尼羅
◌長幼有序
長幼隱 天倫之序羅 兄之所以爲兄果 弟之所以爲弟伊 長幼之道伊 所自出也羅 蓋宗族鄕黨厓 皆有長幼爲尼 不可紊也羅 徐行後長者乙 謂之弟五 疾行先長者乙 謂之不弟尼 是故奴 年長以倍則父事之爲古 十年以長則兄事之爲古 五年以長則肩隨之尼 長慈幼爲旀 幼敬長然後於伊沙 無侮少陵長之弊而人道伊 正矣里羅 而况兄弟隱 同氣之人是羅 骨肉至親伊尼 尤當友愛五 不可藏怒宿怨爲也 以敗天常也尼羅 昔者厓 司馬光伊 與其兄伯康乙奴 友愛尤篤爲也 敬之如嚴父爲古 保之如嬰兒爲尼 兄弟之道伊 當如是也尼羅 孟子伊 曰 孩提之童伊 無不知愛其親是旀 及其長也爲也隱 無不知 敬其兄也羅爲時尼羅
◌朋友有信
朋友隱 同類之人是羅 益者伊 三友五 損者伊 三友尼 友直爲旀 友諒爲旀 友多聞是面 益矣五 友便辟爲旀 友善柔爲旀 友便侫是面 損矣里羅 友也者隱 友其德也羅 自天子奴 至於庶人屎 未有不須友以成者爲尼 其分伊 若疎而其所關伊 爲至親爲尼 是故奴 取友乙 必端人爲旀 擇友乙 必勝己尼 要當責善以信爲旀 切切偲偲爲也 忠告而善道之爲多可 不可則止尼羅 苟或交遊之際厓 不以切磋琢磨奴 爲相與爲古 但以歡狎戲謔乙奴 爲相親則 安能久而不疎乎里五 昔者厓 晏子伊 與人交乎代 久而敬之爲尼 朋友之道伊 當如是也尼羅 孔子伊 曰不信乎朋友伊面 不獲乎上矣里羅 信乎朋友伊 有道爲尼 不順乎親是面 不信乎朋友矣羅爲時尼羅
◌總論
此五品者隱 天敍之典而 人理之所固有者羅 人之行伊 不外乎五者而 唯孝伊 爲百行之源是羅 是以奴 孝子之事親也隱 鷄初鳴是於等 咸盥漱爲古 適父母之所爲也 下氣怡聲爲也 問衣燠寒爲旀 問何食飮爲旀 冬溫而夏凊爲旀 昏定而晨省爲旀 出必告爲旀 反必面爲旀 不遠遊爲旀 遊必有方爲旀 不敢有其身爲旀 不敢私其財尼羅 父母伊 愛之於時等 喜而不忘爲旀 惡之於時等 懼而無怨爲旀 有過於時等 諫而不逆爲古 三諫而不聽是於時等 則號泣而隨之爲旀 怒而撻之流血是羅斗 不敢疾怨爲旀 居則致其敬爲古 養則致其樂爲古 病則致其憂爲古 喪則致其哀爲古 祭則致其嚴是尼羅 若夫 人子之不孝也隱 不愛其親是五 而愛他人爲旀 不敬其親是五 而敬他人爲旀 惰其四肢爲也 不顧父母之養爲旀 博奕好飮酒爲也 不顧父母之養爲旀 好貨財爲旀 私妻子爲也 不顧父母之養爲旀 從耳目之好爲也 以爲父母戮爲旀 好勇鬪狠爲也 以危父母爲飛尼羅 噫羅 欲觀其人矣 行之善不善印大 必先觀其人之孝不孝尼 可不愼哉旀 可不懼哉阿 苟能孝於其親則 推之於君臣也臥 夫婦也臥 長幼也臥 朋友也厓 何往而不可哉里五 然則孝之於人厓 大矣而 亦非高遠難行之事也羅 然是那 自非生知者伊面 必資學問而知之尼 學問之道隱 無他羅 將欲通古今爲旀 達事理爲也 存之於心爲旀 體之於身是尼 可不勉其學問之力哉阿 玆用摭其歷代要義爲也 書之于下爲奴羅
蓋自太極肇判爲也 陰陽始分乙奴 五行伊 相生厓 先有理氣羅 人物之生伊 林林總總爲加尼 於是厓 聖人伊 首出爲舍 繼天立極爲時尼 天皇氏臥 地皇氏臥 人皇氏臥 有巢氏臥 燧人氏臥伊 是爲太古尼 在書契以前是羅 不可考奴多 伏羲氏伊 始畫八卦爲旀 造書契爲也 以代結繩之政爲時古 神農氏伊 作耒耜爲旀 制醫藥爲時古 黃帝氏伊 用干戈爲旀 作舟車爲旀 造曆筭爲旀 制音律爲時尼 是爲三皇是尼 至德之世羅 無爲而治爲尼羅 少昊臥 顓頊果 帝嚳果 帝堯臥 帝舜伊 是爲五帝羅 皐蘷稷契伊 佐堯舜而 堯舜之治伊 卓冠百王是羅 孔子伊 定書厓 斷自唐虞爲時尼羅 夏禹臥 商湯果 周文王武王伊 是爲三王是尼 歷年伊 或四百爲旀 或六百爲旀 或八百爲尼 三代之隆乙 後世莫及而 商之伊尹傅說果 周之周公召公伊 皆賢臣也羅 周公伊 制禮作樂爲時尼 典章法度伊 粲然極備爲加尼 及其衰也爲也 五覇摟諸侯爲也 以匡王室爲尼 若齊桓公果 晉文公果 宋襄公果 秦穆公果 楚莊王伊 迭主夏盟爲尼 王靈伊 不振爲尼羅
孔子伊 以天縱之聖乙奴 轍環天下爲舍 道不得行于世爲也 刪詩書爲時旀 定禮樂爲時旀 贊周易爲時旀 修春秋爲舍 繼往聖開來學爲時古 而傳其道者隱 顔子曾子羅 事在論語爲尼 曾子之門人伊 述大學爲尼羅 列國則 曰魯果 曰衛臥 曰晉果 曰鄭果 曰曹臥 曰蔡臥 曰燕果 曰吳臥 曰齊臥 曰宋果 曰陳果 曰楚臥 曰秦是尼 干戈伊 日尋爲也 戰爭不息爲也 遂爲戰國爲尼 秦楚燕齊韓魏趙伊 是謂七雄是羅 孔子之孫子思伊 生斯時爲舍 作中庸爲時古 其門人之弟孟軻伊 陳王道於齊梁爲舍 道又不行爲也 作孟子七篇而 異端縱橫功利之說伊 盛行是羅 吾道伊 不傳爲尼羅 及秦始皇爲也 呑二周 滅六國爲旀 廢封建爲郡縣爲旀 焚詩書坑儒生爲尼 二世而亡爲尼羅 漢高祖伊 起布衣成帝業爲也 歷年四百乎代 在明帝時爲也 西域佛法伊 始通中國爲也 惑世誣民爲尼羅 蜀漢果 吳臥 魏臥 三國伊 鼎峙而諸葛亮伊 仗義扶漢爲多可 病卒軍中爲尼羅 晉有天下厓 歷年百餘乎代 五胡伊 亂華爲尼 宋齊梁陳厓 南北分裂是驢尼 隋能混一乎代 歷年三十爲尼羅 唐高祖臥 太宗伊 乘隋室亂爲也 化家爲國爲也 歷年三百爲尼羅 後梁果 後唐果 後晉果 後周伊 是爲五季尼 朝得暮失爲也 大亂伊 極矣羅 宋太祖伊 立國之初厓 五星伊 聚奎爲也 廉洛關閩厓 諸賢伊 輩出爲尼 若周敦頤臥 程顥臥 程頤臥 司馬光果 張載臥 邵雍果 朱喜伊 相繼而起爲也 以闡明斯道奴 爲己任乎代 身且不得見容而 朱子伊 集諸家說爲舍 註四書五經爲時尼 其有功於學者伊 大矣奴多 然而 國勢伊 不競爲也 歷年三百爲尼 契丹果 蒙古臥 遼臥 金伊 迭爲侵軼而及其垂亡爲也 文天祥伊 竭忠報宋爲多可 竟死燕獄爲尼羅 胡元伊 滅宋爲古 混一區宇爲也 綿歷百年爲尼 夷狄之盛伊 未有若此者也奴多 天厭穢德是羅 大明伊 中天爲舍 聖繼神承爲時尼 於千萬年是奴多 嗚呼羅 三綱五常之道伊 與天地奴 相終始爲尼 三代以前厓隱 聖帝明王果 賢相良佐伊 相與講明之故奴 治日伊 常多爲古 亂日伊 常少爲加尼 三代以後厓隱 庸君暗主臥 亂臣賊子伊 相與敗壞之故奴 亂日伊 常多爲古 治日伊 常少爲尼 其所以世之治亂安危臥 國之興廢存亡伊 皆由於人倫之明不明如何耳羅 可不察哉牙
東方厓 初無君長爲加尼 有神人伊 降于太白山檀木下於乙 國人伊 立以爲君爲尼 與堯奴 竝立爲也 國號乙 朝鮮是羅爲尼 是爲檀君是羅 周武王伊 封箕子于朝鮮爲申大 敎民禮義爲也 設八條之敎爲時尼 有仁賢之化爲加羅 燕人衛滿伊 因盧綰亂爲也 亡命來爲也 誘逐箕準爲古 據王儉城是驢尼 至孫右渠爲也 漢武帝伊 討滅之爲時古 分其地爲也 置樂浪臨屯玄菟眞蕃四郡爲多 昭帝伊 以平那玄菟奴 爲平州爲古 臨屯樂浪乙奴 爲東府二都督府爲多 箕準伊 避衛滿爲也 浮海而南爲也 居金馬郡爲尼 是爲馬韓伊羅 秦亡人伊 避入韓是於乙 韓伊 割東界爲也 以與爲尼 是爲辰韓是羅 弁韓則 立國於韓地爲尼 不知其始祖年代羅 是爲三韓是羅 新羅始祖赫居世隱 都辰韓地爲也 以朴乙奴 爲姓爲古 高句麗始祖朱蒙隱 至卒本爲也 自稱高辛之後奴羅爲也 因姓高爲古 百濟始祖溫祚隱 都河南慰禮城爲也 以扶餘奴 爲氏爲也 三國伊 各保一隅爲也 互相侵伐爲加尼 其後厓 唐高宗伊 滅百濟高句麗爲古 分其地爲也 置都督府爲也 以劉仁願薛仁貴奴 留鎭撫之爲尼 百濟隱 歷年伊 六百七十八年伊五 高句麗隱 七百五年伊羅 新羅之末厓 弓裔伊 叛于北京爲也 國號乙 泰封伊羅爲古 甄萱伊 叛據完山爲也 自稱後百濟奴羅爲多 新羅伊 亡爲尼 朴昔金三姓伊 相傳爲也 歷年伊 九百九十二年伊羅 泰封諸將伊 立王建爲也 爲王爲尼 國號乙 高麗羅爲也 剋剗羣兇爲古 統合三韓爲也 移都松嶽是驢時尼 至于季世爲也 恭愍伊 無嗣爲古 僞主辛禑伊 昏暴自恣而 王瑤伊 不君爲也 遂至於亡爲尼 歷年伊 四百七十五年是羅
天命伊 歸于眞主爲尼 明太祖皇帝伊 賜改國號曰朝鮮是於時乙 定鼎于漢陽爲舍 聖子神孫伊 繼繼繩繩爲舍 重凞累洽爲舍 式至于今爲時尼 實萬世無疆之休舍叱多 於戱羅 我國伊 雖僻在海隅爲也 壤地褊小爲那 禮樂法度臥 衣冠文物乙 悉遵華制爲也 人倫伊 明於上爲古 敎化伊 行於下爲也 風俗之美伊 侔擬中華爲尼 華人伊 稱之曰 小中華羅爲尼 玆豈非箕子之遺化耶里五 嗟爾小子隱 宜其觀感而興起哉印底
童蒙先習終
孟子曰 讀其書 誦其詩 不知其人 可乎 佘幼時 見人家子弟 初學者 無不以是書爲先而 第不知出於何人之手矣 今朴上舍廷儀氏 來謂佘曰 此吾高祖諱世茂之所編也 佘不覺驚喜曰 今日始知其人矣 公爲明廟朝名臣 其學問有淵源而 門路亦甚正 觀於此編則 可知矣 其該括約說 無非學問中體認 一大公案而 所序歷代 又史家之總自也 或疑 編內所輯 理氣性命等說 非童學所能知 此則 不知作者 本意所在也 朱子嘗論 仁說曰 此等名義 古人之敎 自小學之時 己有白直分明訓說 得知此道理 不可不着實踐履 所以實造其地位也 若茫然 理會不得則 其所以求之者 乃其平生所不識之物 復何所向望慕愛而 知所以用其力耶 今之童學 略識諸般名義界限 終有所歸宿者 必於此書而得之 其功豈不大哉 竊聞 今上殿下 每臨筵 喜說此書 睿學之明 其必有以識此矣 公字景蕃 咸陽人 登第始爲翰林 官止監正 蘇齊盧相公守愼 以嘗著此書 訓其子弟 載公墓碣云 崇禎紀元之 商橫閹茂 陽月日 思津 宋時烈 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