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와 夏至
○冬至 [周易 復卦] 震下坤上 [傳] 復 序卦 物不可以終盡 剝 窮上反下故 受之以復 物无剝盡之理故 剝極則復來 陰極則陽生 陽剝極於上而 復生於下 窮上而反下也 復所以次剝也 爲卦 一陽 生於五陰之下 陰極而陽復也 歲十月 陰盛旣極 冬至則 一陽復生於地中故 爲復也 陽 君子之道 陽消極而復反 君子之道 消極而復長也 故 爲反善之義
[易 復卦] ‘七日來復’ 註 至此七爻 而一陽來復 乃天運之自然. ‘先王以至日閉關’ 注 冬至陰之復也.
[逸周書 時訓解] ‘冬至之日 蚯蚓結’
[大戴禮 夏小正 十一月] ‘于時月也 萬物不通 隕麋角 隕墜也 日冬至 陽氣至 始動 諸向生皆蒙蒙符矣 故麋角隕 記時焉爾’
[史記 律書] ‘氣始于冬至 周而復生’
[漢書 天文志] ‘夏至至於東井北 近極故晷短 冬至至於牽牛 遠極故晷長 晷景者 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日陽也 陽用事則 日進而北 晝進而長 陰用事則 日退而南 晝退而短’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 冬至] ‘十一月冬至 京師最重此節 雖至貧者 一年之間 積累假借 至此日 更易新衣 備辦飮食 享祀先祖 官放關撲 慶賀往來 一如年節’
[冬至線] Tropic(回歸線) of capricorn. 卽南回歸線. 在南緯 23度 27分 4秒 與赤道平行之線. [新法曆書 渾天儀說 渾天儀 赤道平行圈] ‘圖中爲赤道左右 各22度30餘分 幷得47度 此中帶之界也 又自二至線起 南北各寬43度 爲南北暖帶之界’ [新法曆書 渾天儀說 製天地球 十二長圓形法] ‘其十二星圖等圓形 皆以中橫線爲黃道 以兩末爲南北 各黃極因諸星 依黃經緯度點入 故橫線內外 各引赤道及 冬夏至等線 而赤道獨分爲度 餘皆依本緯相距 總於球上 合爲圓圈也’
[冬至點] Winter solstice(極點). 黃道上最南地點 太陽自秋分後 行於赤道之南 其赤緯最大時 爲二十三度 二十六分 五十九秒 約在十二月二十二日 此詩太陽所居之位置 謂之冬至點.
[孟子 離婁下 26 冬至] ‘天之高也 星辰之遠也 苟求其故 千歲之日至 可坐而致也’ 註 天雖高 星辰雖遠 然 求其已然之跡則 其運有常 雖千歲之久 其日至之度 可坐而得 況於事物之近 若因其故而求之 豈有不得其理者而 何以穿鑿爲哉 必言日至者 造曆者 以上古 十一月甲子朔 夜半冬至 爲曆元也.
○夏至 [周易 剝卦] 坤下艮上 [傳] ‘夏至 一陰生而 漸長 一陰長則一陽消 至於建戌則 極而成剝 是陰柔變剛陽也’
陰曆 5월(陽曆 7월)인 夏至에 陰 하나가 생겨 姤卦가 되고 6월은 二陰의 遯卦가 되고, 7月은 三陰의 否卦가 되고, 8월은 四陰의 觀卦가 되고, 9월은 五陰의 剝卦가 된다.
○庚寅年(2010) 節期
陽曆 陰陽 卦名 節氣 陽曆 陰曆 節氣 陽曆 陰曆
1月 一陽之月 復卦 冬至 12.22. 11.7. 小寒 1.5. 11.21.
2月 二陽之月 臨卦 大寒 1.20. 12.6. 立春 2.4. 12.21.
3月 三陽之月 泰卦 雨水 2.19. 1.6. 驚蟄 3.6. 1.21.
4月 四陽之月 大壯 春分 3.21. 2.6. 淸明 4.5. 2.21.
5月 五陽之月 夬卦 穀雨 4.20. 3.7. 立夏 5.3. 3.22.
6月 純陽之月 乾卦 小滿 5.21. 4.8. 芒種 6.6. 4.24.
7月 一陰之月 姤卦 夏至 6.21. 5.10. 小署 7.7 5.26.
8月 二陰之月 遯卦 大暑 7.23. 6.12. 立秋 8.7. 6.27.
9月 三陰之月 否卦 處暑 8.23. 7.14. 白露 9.8. 8.1.
10月 四陰之月 觀卦 秋分 9.23. 8.15. 寒露 10.8. 9.1.
11月 五陰之月 剝卦 霜降 10.23. 9.16. 立冬 11.7 10.2.
12月 純陰之月 坤卦 小雪 11.22. 10.17. 大雪 12.7 11.2.
[易 復卦 注] ‘冬至 陰之復也 夏至 陽之復也’
[周禮春官 馮相氏 冬夏致日 注] ‘冬至 日在牽牛 景丈三尺 夏至日在東井 景尺五寸 此長短之極 極則氣至 冬無僣陽 夏無伏陰 春分 日在婁 秋分 日在角 而月弦於牽牛 東井亦 以其景知氣至不 春秋冬夏 氣皆至則 是四時之叙正矣
陽曆 陰陽 卦名 節氣
1月 一陽之月 復卦 坤上 震下 ☷☳ 冬至 小寒
2月 二陽之月 臨卦 坤上 兌下 ☷☱ 大寒 立春
3月 三陽之月 泰卦 坤上 乾下 ☷☰ 雨水 驚蟄
4月 四陽之月 大壯 震上 乾下 ☳☰ 春分 淸明
5月 五陽之月 夬卦 兌上 乾下 ☱☰ 穀雨 立夏
6月 純陽之月 乾卦 乾上 乾下 ☰☰ 小滿 芒種
7月 一陰之月 姤卦 乾上 巽下 ☰☴ 夏至 小署
8月 二陰之月 遯卦 乾上 艮下 ☰☶ 大暑 立秋
9月 三陰之月 否卦 乾上 坤下 ☰☷ 處暑 白露
10月 四陰之月 觀卦 巽上 坤下 ☴☷ 秋分 寒露
11月 五陰之月 剝卦 艮上 坤下 ☶☷ 霜降 立冬
12月 純陰之月 坤卦 坤上 坤下 ☶☷ 小雪 大雪
○行夏之時와 告朔
[論語 衛靈公 10] ‘顔淵 問爲邦 子曰 行夏之時’ 注 夏時 謂以斗柄 初昏建寅之月 爲歲首也 天開於子 地闢於丑 人生於寅 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 皆可以爲歲首 而三代迭用之 夏以寅 爲人正 商以丑 爲地正 周以子 爲天正 然時以作事 卽歲月 自當以人爲紀 故孔子嘗曰 吾得夏時焉 而說者 以爲夏小正之屬 蓋取其時之正 與其令之善而 於此 又以告顔子也
[公羊傳 文公 6] ‘不告月何者 不告朔也’
[左氏傳 文公 六年] ‘閏月 不告月 猶朝于廟’ 小註 告朔祖廟 禮也 文公 以閏非常月 不告朔而 猶朝廟 猶者 幸其不已也. 註 閏月 不告朔 非禮也 小註 經稱告月 傳稱告朔 明告月必以朔. 註 閏以正時 時以作事 事以厚生 生民之道 於是乎在矣 不告閏朔 棄時政也 何以爲民.
[論語 八佾 17] ‘子貢 欲去告朔之犧羊’ 注 告朔之禮 古者 天子 常以季冬 頒來歲十二月之朔于諸侯 諸侯受而 藏之祖廟 月朔則 以特羊告廟 請而行之.
○孟子陽曆使用 : [孟子 離婁下 2] ‘歲十一月 徒杠成 十二月 輿梁成 民未病涉也’ 註 周十一月 夏九月也 周十二月 夏十月也 夏令 曰 十月成梁 蓋農功已畢 可用民力 又時將寒沍 水有橋梁則 民不患於徒涉 亦王政之一事也. [離婁下 18] ‘苟爲無本 七八月之間 雨集 溝澮皆盈 其涸也 可立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