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뉴 건너뛰기

朝鮮韓文選__坤-(3)

운영자2 2021.02.12 17:50 조회 수 : 3

 

靑鶴洞九龍淵記

眉叟 許穆

 

臺山東麓 爲白馬山 連谷縣 直西五十里 山皆石山 巖峀崒嵂 其東麓別峯 爲鶴臺 山石尤奇 鶴臺東南石洞曰 靑鶴洞 有九龍淵 水流巖石上 爲九折瀑布 瀑布下皆淵水 其石上 大書九龍淵奇字 出洞皆奇岩峭壁 其下 溪上盤石曰 飯僧巖 過石梁山曲石磴 下臨峻谷曰 觀世音遷也 溪深路絶 從北崖 逾栢嶺 至曲淵 水深黑 大石浸淵 石下無底 過曲淵土谷 山中佳村

[韓國文叢 98-145]

 

氷山記

眉叟 許穆

 

氷山 在聞韶南 四十七里 山積石磊磈 多竅穴 若霤若扉若圭戶若竈若房 殆不可數記 立春寒氣始生 立夏氷始凝 至夏至之極 氷益壯 寒氣益冽 雖大暑盛德在火 燠方盛 寒冽地凍 草木不生 立秋氷始消 立冬寒氣盡 至冬至之極 竅穴皆虛 以見氷於無氷之節 志異 故 山謂之氷山 溪謂之氷溪 嘗聞天地之氣 春夏則呴噓發育 冱陰在內 秋冬則 闔歙閉藏 溫厚在內 此盖巖竇竅穴 疏通無底 地中伏陰之氣 於是焉泄矣 故立春而始寒 立夏而始氷 夏至而氷壯 立秋而氷消 立冬而氷盡 冬至而竅穴虛 則一陰一陽 消長往來之氣 驗矣 然槪論地氣之磅礡 東南爲不足 故其浮疎泄漏者如此 其西百數十里主屹下 有潮汐泉 去海上四百餘里 其盈涸 與海爲消息

東海頌

眉叟 許穆

 

陟州 古悉直氏之地 在獩墟南 去國都七百里 東臨大海 其頌曰 瀛海漭瀁 百川朝宗 其大無窮 東北沙海 無潮無汐 號爲大澤 積水稽天 浡汪濊 海動有曀 明明暘谷 太陽之門 羲伯司賓 析木之次 牝牛之宮 日本無東 鮫人之珎 涵海百産 汗汗漫漫 奇物譎詭 宛宛之祥 興德而章 蚌之胎珠 與月盛衰 旁氣昇霏 天吳九首 怪蘷一股 颷回且雨 出日朝暾 轇炫熿 紫赤滄滄 三五月盈 水鏡圓靈 列宿韜光 扶桑沙華 黑齒麻羅 撮髻莆家 蠻之蠔 爪蛙之猴 佛齊之牛 海外雜種 絶儻殊俗 同囿咸育 古聖遠德 百蠻重譯 無遠不服 皇哉熙哉 大治廣博 遺風邈

 

檀君世家

眉叟 許穆

 

上古九夷之初 有桓因氏 桓因生神市 始敎生民之治 民歸之 神市生檀君 居檀樹下 號曰檀君 始有國號曰朝鮮 朝鮮者 東表日出之名 或曰 鮮汕也 其國有汕水 故曰朝鮮 都平壤 陶唐氏立 二十五年 檀君氏生夫婁 或曰解夫婁 母非西岬女也 禹平水土 會諸侯於塗山 夫婁朝禹於塗山氏 後檀君氏 徙居唐藏 至商武丁八年 檀君氏歿 松壤西有檀君塚 <松壤今江東縣> 或曰 檀君入阿斯達 不言其所終 泰伯阿斯達皆有檀君祠

夫婁立 爲北扶餘 夫婁禱於鯤淵 得金蛙 以貌類金蛙 命曰金蛙 夫婁之世商亡 箕子至朝鮮 後周德衰 孔子欲居九夷

夫婁卒 金蛙嗣 徙迦葉原 爲東扶餘 金蛙末 秦幷天下 秦亡人 入東界爲秦韓 漢高后時 衛滿據朝鮮 朝鮮候準 南奔至金馬爲馬韓 孝武時 略薉貊 薉君南閭降 初置滄海郡 用丞相弘計罷之

金蛙傳帶素 帶素特其强大 與句麗爭攻伐 卒爲所擊殺 其弟曷思代立 至孫都頭降句麗 東扶餘亡 <曷思非王名 都曷思 號曰曷思> 考其年代 在莽之世 桓因神市之世 無所攷 檀君之治 自陶唐氏二十五年 歷虞夏氏 至商武丁八年 千四十八年 解夫婁之後 至曷思亡於莽之世 亦千年 亦有餘種 通於晉

金蛙悅優浡水之女 <優浡澤名 在泰伯山南> 感日影照身生朱蒙 朱蒙少子曰溫祚 檀君氏之後 有解夫婁 解夫婁之後 有金蛙 金蛙之後 有朱蒙溫祚 爲句麗百濟之祖 皆本於檀君氏

扶餘在玄菟北千餘里 南與鮮卑接 北至弱水 地方二千里 有城邑宮室 土宜五種 其人好勇强 有會同揖讓之禮 類中國 出使者衣錦罽 以金銀飾其腰 其法 殺人者死 沒入其家 盜一責十二 男女淫 婦人妬者皆殺之 有軍事 殺牛以祭天 用其蹄占吉凶 蹄解者凶 合者吉 死而葬 有槨無棺 殉用生人 居喪 男女皆衣純白 其地出善馬 貂豽美珠 其國殷富 其王印文曰 獩王之印 其國古獩貊之域 晉武帝時 通貢中國 太康六年 爲慕容廆所襲破 其王依慮自殺 其子弟走保沃沮 帝以東夷校尉鮮于嬰不救 責免嬰 以何龕代之 後年 其嗣立王依羅 詣龕乞援 帝遣督郵賈沉 擊破廆衆 依羅得復國 後廆侵掠扶餘人口 買於中國 帝詔發官物 贖還 下司冀二州禁市

肅愼氏 一名挹婁 在不咸山北 東濱大海 西接寇漫汗 北至弱水 居深山之地 車馬不通 夏則巢居 冬則穴處 父子世爲君長 無文字 以言語約束 無牛羊 畜猪食肉衣皮 織毛爲布 有卻常<肅愼木名> 中國有聖王代立則生 其皮可衣 作瓦鬲受四五升 以爲食 坐則箕踞 無塩鐵 燒木作灰 灌取汁食之 男女皆編髮 作布襜尺餘 以揜前後 夫貞女淫 貴壯賤老 死則以死之日 葬之中野 交木爲槨 殺猪積其上 以爲送死 嗜凶悍 以無憂哀相尙 父母死者 男子不哭 以爲壯士 相盜者 無多少 皆殺之 有石砮 皮骨之甲 檀弓三尺五寸 楛矢尺有咫 其國東北出石砮 其利入鐵 國人取之必先禱鬼神 周武王時 貢楛矢石砮 及周公旦 輔成王 遣使入賀 魏景元末 貢楛矢石砮弓甲貂皮物 魏以錦罽綿帛傉雞 賜其王 晉武帝時 復入貢 元帝時 貢石砮 至成帝時 朝石晉曰 候牛馬西向眠者 三年矣 是以知大國所在云

箕子世家

眉叟 許穆

箕子 殷之宗室也 封於箕 子爵 故曰箕子 或曰名胥餘 爲殷太師 帝乙有嫡子受 資辯捷疾 好勇力 其庶兄微子啓 恪愼克孝 箕子勸帝乙曰 啓賢且長 可立爲嗣 帝乙不聽 卒立受 受立爲君 號爲紂 思以威服天下 能百戰百克 伐有蘇氏 取妲己以歸 所言皆從 初紂始爲象箸 箕子嘆曰 彼爲象箸 必不羹藜藿 盛以土簋 遠方珍怪 輿馬宮室之漸 自此作矣 紂厚賦稅 宮室臺榭 陂池侈服 爲長夜之飮 懼以失日 問左右皆不知也 乃使問箕子 箕子私嘆曰 爲天下主 而一國皆失日 天下其危矣 一國皆不知 而我獨知之 吾其危矣 辭以醉而不知 紂殘虐百姓 爲炮烙之刑 灸炙諫輔 天下叛之 周德日盛 微子謀於箕子比干曰 商今其淪喪 若涉大川 其無津涯 將若之何 箕子曰 商其淪喪 我不爲臣僕 告王子出迪 我言刻子 不出不免 殷之祀絶矣 自靖 人自獻于先王 我不顧行遯 微子抱祭器而逃 箕子諫紂 紂不聽 或曰可以去矣 箕子曰不可 爲人臣 諫不聽而去 是彰其君之惡 而自悅於民也 吾不忍爲也 乃被髮佯狂爲奴 紂囚之 鼓琴以自傷 後人謂之箕子操 比干諫而不去 紂殺之 周武王旣平殷亂 釋箕子之囚 就箕子而問之曰 殷亡何也 箕子不答 武王曰 惟天陰隲下民 相協其居 我不知彛倫攸敍 箕子乃陳洪範九疇 述天人之大法 敷言皇極之訓 凡三十有七章 載之周書 箕子乃去之至朝鮮 殷民從之者 五千餘人 詩書禮樂 巫醫卜筮之流 百工技藝 皆從焉 武王因以封之 而不臣也 都平壤 古有檀君朝鮮 謂之箕子朝鮮 始至言語不通 譯以通其志 因敎之以禮義農蚕織作 畵爲經界 行助法 立八條之約 相殺者償以命 相傷者償以穀 相盜者 男沒爲奴 女沒爲婢 欲贖者 人五十萬 雖免爲民 俗猶羞之 嫁娶無所售 風俗無盜 門不夜扃 行旅野宿 婦人貞信不淫 器用俎豆 崇信禮讓 不尙兵鬪 傍國化之 箕子朝周 過故殷墟 宮室毁壞 生禾黍 箕子作麥秀之歌曰 麥秀漸漸兮 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與我好兮 殷民聞之 皆流涕 箕子之子孫 相傳至周之末世 燕伯稱爲王 東略地朝鮮 侯欲興兵伐燕 以尊周室 大夫禮諫而止 使西說燕王 約兩國毋相侵伐也 六國時 燕略屬眞番朝鮮 置吏築塞 後朝鮮侯 亦稱爲王 浸驕逸 燕攻其西地二千餘里 以滿潘汗爲界 及秦幷天下 使將軍蒙恬 築長城 至遼東爲外徼 朝鮮王否 大懼遂服焉 否卒 太子準立 秦滅 燕趙之民 多亡入朝鮮 漢興 盧綰王燕 與朝鮮約以浿水爲界 復守遼東故塞 及綰入匈奴 燕人衛滿 亡命魋結蠻夷服 聚衆千餘 東渡浿水 求居西界 請爲藩蔽 王準拜爲博士 封百里地 令守西鄙 滿招納亡人 其衆益盛 迺詒準曰 漢兵大至 請入衛 仍襲王準 王準戰敗南奔 滿遂據朝鮮 自箕子傳國四十一世 凡九百二十八年 王準失國 涉海至金馬 自稱馬韓王 統小國五十 後世百濟王溫祚二十六年 幷馬韓之地 箕氏絶不祀 自王準據馬韓 又二百年而亡 前後凡一千一百二十年 箕子氏子孫 分散爲奇氏韓氏鮮于氏 今平壤兎山 有箕子塚 國人立崇仁殿 血食不絶也

當殷之亡 微子去之 箕子佯狂爲奴 比干諫而死 孔子曰 殷有三仁焉 東國被箕子之化 門不夜扃 婦人貞信不淫 治敎長久 國祚不絶 千有餘年 此三代之所未有也

靈雨頌

眉叟 許穆

 

上之元年 自三月至五月不雨 天大旱 於是瞽巫禜遍祭 羣望山川 不應 上憂之 迺親禱社稷 奠瘞孔修 是日天大雨 方數千里 麥大熟 農事大遂 黎民大悅 謂之 聖王雨 臣穆作頌 其頌曰 靈雨祈祈 澤我甫田 昭昭明賜 錫我康年 農畝驛驛 豊年穰穰 於皇濬哲 萬壽無疆 靈雨其滂 滋我黍麥 豊年穰穰 厚我稼穡

多黍多稌高廩萬億 於皇濬哲萬壽無極 風雨以時 稌黍穰穰 貽我豊年 富樂且康 濬哲於皇 萬壽無疆 靈雨五章 四章章四句 一章章六句

資憲大夫 議政府 左參贊 兼成均館 祭酒 臣 穆 拜手稽首 獻頌 時仲夏之月下弦庚辰 今年兩西 畿內大旱 賴此雨 又後月大雨 山峽之田小豊 東界嶺南 江海間 湖西南大收 稱頌 聖德云

祭長婦琴氏文 壬辰

瓢隱 金是榲

 

嗚呼哀哉 歲在壬申 婦歸我家 年旣弱少 體不勝衣 性度貞一 容止端閒 大小相賀 曰維賢婦 明年癸酉 我喪端人 我命之婦 使奉厥祀 物必洗腆 居常悲疚 仰事先妣 若崔之唐 俯育諸稚 如鄭于韓 逮我再娶 婦始異居 奉老之誠 前後若一 念寒念飢 以衣以食 白龍之秋 我失所恃 婦顧衣藏 乃襲乃斂 是婦之易 所衆之難 婦之婦道 雖古誰加 今我行年 五十有五 暮景凡事 惟婦之恃 婦乃捐棄 我其如何 嗚呼哀哉 我之病矣 歲己久矣 爲我沈痼 憂形於色 悶我衰朽 見輒含淚 今幾數月 何莫一問 冥鄕人事 與世懸邪 嗚呼哀哉 邦烈榮歸 婦之所望 賁妻新見 婦之所待 夫何遽逝 致有今日 賀門未開 吊廬已集 嗚呼哀哉 死生雖命 脩短由人 若藥以救 何疾不瘳 我莫之能 婦死於生 斯而以然 其誰使然 中夜以思 五內如割 嗚呼哀哉 營建宅兆 松石之原 東我父母 西曰端人 婦其歸侍 事之如生 苟此之然 我又何悲 然猶杳茫 不悲奚爲 凡此葬祭 所統者我 爲亻卑大事 庶無餘憾 自婦之逝 我病彌篤 蒲體枵然 禮文難從 使烈攝主 尤我所慟 已乎阿婦 柰何乎天 彼蒼者天 曷其有極 嗚呼哀哉 三元已届 四隣相慶 婦獨何去 使我傷懷 卽遠有期 一宵隔 我何負婦 莫我告別 撰此酒食 冀其來歆 文以侑之 一字萬涕 嗚呼哀哉 [瓢隱集 卷三 祭文. 文叢 續 27. 489]

遯巖書院碑

尤庵 宋時烈

 

沙溪文元公金先生 以崇禎辛未八月 易簀于溪上 旣葬 門人弟子無以寓其 羹牆江漢之思則 卽溪上 舊居之左 刱立祠宇 越三年甲戌告成 得五月丁亥 妥如儀 愼獨齋文敬公先生 詩禮之聞 越自髫年 文元公 盖以爲有相長之益 而所謂父子之間 知己者有焉 自文元公時 後生輩已私淑而有聞矣 逮其沒後 則遂以所事文元公者事之 仍不撤皐比者 殆三十年矣 文敬公旣沒 配侑於祠 其位在東面西 諸生群居講肄之規 則一用文敬之措畫 盖將傳之永久 而無弊矣 夫二先生 規模氣象 非後學所敢測知 然以一世之公誦者論之 文元公莊重渾厚 如地負海涵 不可涯涘 文敬公 慈祥縝密 如精金美玉 不見罅隙 故二先生 成德各異 而所以爲學爲敎者 一本於考亭 故所謂立志以定本 居敬以持志 致知以明之 反躬以實之 此四者 盖嘗如布帛菽粟 而未嘗有 一日之少闕焉 則其造道 盖無不同也 後之學者 於其異處 雖不可勉思企及 而於其同處 探討服行 沒身而不已焉 則庶幾二先生之道 不墜於地 而雖以準之四海 質諸全閩可也 文元公諱長生 字希元 官至參判 文敬公諱集 字士剛 官至判府事 其諡則 皆孝宗大王所賜也 後文敬公 配享孝宗廟庭 祠前有講堂五架 用古厦屋之制 文元公 嘗考證於儀禮 及朱子大全 刱建於竹林書院 今一遵其遺法 則房室堂廂穾奧依陳 戶牖具焉 而名曰凝道 古制之不可考者 燦然如視掌矣 兩傍有齋 左曰居敬 右曰精義 皆取朱子晦堂兩夾之意也 四面牆圍而爲門 左右有塾 所以處小子之來學者也 今上庚子 賜額曰遯巖 遣官致祭 故合以名之曰遯巖書院云爾 時崇禎己酉八月日 門人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議政府右議政 兼領經筵 監春秋館事 世子傅 宋時烈 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