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學齋記
孤山 李惟樟
人之得於天者 豈偶然哉 仁義禮智之性 君臣父子 夫婦兄弟 朋友之道 無不得之於 有生之初 不以賢愚 而有所豐嗇焉 人能盡其 固有之性 而行其當行之道 各自勉焉 以盡其力 則可以無負於 天之所畀 而人道之大於斯盡矣 然而人之氣質 不能無淸濁之異 而物欲又從而亂其心焉 則盡其性而行其道者 蓋寡矣 是以 古之人 必以學爲貴 八歲入小學 則所以使知 其灑掃應對 進退之節 而小子之學擧矣 十五入大學 則所以使知其 明德新民之道 而 大人之學成矣 夫然後 仁義禮智之性 君臣父子 夫婦兄弟 朋友之道 煥然大行於世 非後世之所可及也 近世斯學不講 習俗日下 少而不聞 弟子之職 長而不知 修身之道 人之得於天者 幾乎其晦 而無有能知之者矣 從吾遊者 數人立所居之室 扁之曰志學 請記於余 槩將有志於斯學者矣 略記所聞於師友者 以畀之覽者 或有取於斯言 則其於私淑之功 不能無少補云爾
太古窩記
篪叟 鄭葵陽
窩以太古稱何志 樸陋也 主窩者誰 今世人也 心則太古也 角爲巾 皮爲帶 大布爲衣 是被服 皆太古也 其口訥 其形厖 迂迂拙拙 不能隨俗低仰 言與貌 亦一太古也 日必兀坐沈潛 味今人之所不味 無懷氏之民與 葛天氏之民與 是以名 重光大荒玄月 太古者記
陞資後家廟告由文
江皐 柳尋春
伏以尋春 以庚寅十月初一日 蒙恩受通政大夫 敦寧府都正 緋玉之班 異數優渥 奉承先訓 獲叨寵秩 餘慶所及 不勝感慕 [江皐集 卷十三 祭文]
津村洞神祭文
江皐 柳尋春
陰陽二氣 屈伸互嬗 是曰鬼神 感應不忒 水旱疾疫 有禱如酬 惟玆津村 其神自古 戶踰二百 人十倍之 山水鍾靈 物貨天府 商舶輻輳 使星騈闐 銅錫水銀 魚鹽海錯 時節貢獻 生民所需 人負馬輸 莫不從此 一洞之給 萬民之資 寔賴神休 洞樣以保 斯可稱庶 其來百年 如何此辰 運値離析 民罔恒産 廛無寧居 十亡其三 舊樣無復 哀彼瘨寡 誰極誰因 重以札瘥 死者相續 蟊賊爲祟 四野其荒 胡乃我田 獨被斯酷 庶幾徼惠 維洞之神 載諏吉辰 載伸齊祝 埽彼乖氣 復此安堵 以御凶年 毋俾捐瘠 轉灾爲福 維神之靈 此洞之存 此惠之頌 傴僂禱祝 如見如聞 [江皐集 卷十三 祭文]
亡室李氏 贈淑夫人焚黃祝文
江皐 柳 尋 春
婦人之號 夫職是從 念玆寵榮 實資賢助 感深存歿 閱幾星霜 奉奠泂盃 以告以侑 [江皐集 卷十三 祭文]
讀 詩
密庵 李栽
夫詩之爲敎 蓋要人感發懲創 得其情性之正而已 期間善惡邪正 何所不有 至治之世 君子樂得其道 小人樂得其利 其語莊而爲和平中正之音者 美哉淵乎 固無以議 爲無道之國 上慢而下淫 政散而民流 其言蕩而爲邪散滌濫之音者 聖人奚取焉 蓋亦只是 備監戒爾 若乃女或修姱而 見妬蛾眉 有阻德而詒肄者 士或忠智而適不逢 世有比周而危之者 或舊家遺老 傷時憫俗 惓惓有不忘其君者 於是抒憂抽思 託之聲詩而 溫柔敦厚 不失其正 使後之讀者 愀然有以發乎 其天性民彝之固有者則 其爲敎 所以增夫 三綱五常之重者 又豈但惡之爲可戒已也 然彼以歡愉快適之人 讀悲愁怨思之作 其能矌世相感而 識其有苦心者 蓋無幾也 豈不以憂樂本自殊情 夏蟲不可以語氷 故邪余於所謂三百篇者 少嘗受讀而 誦數之矣 自遭禍難來憂愁 奔走之餘 不免有小雅之怨而 間詠其所謂發憤之作者 未嘗不三復流涕 有味乎其言之也 至其忠厚惻怛 無怨懟激發之意則 又有以融査滓滌憤懣 爲性情心術之助 殆非他書所及 迺以暇日 取風雅之變 有憂思之感者 置座右而時諷誦之要 以忘寵辱去係吝而 不辭其失之愚云爾 [密菴集 卷十二 雜著]
無窩十戒
無窩 權舜輕
無惰心志 無失言語 無違父命 無猶兄弟 無犯尊長 無壓卑下 無勝柔弱 無漁財貨 無貪麯糱 無近女色 [龍川世稿 卷一]
白雲山神文 <以蟾津鎭將請作>
霽山 金 聖 鐸
蜿蜿維嶽 維鎭所依 維嶽有神 厥靈有赫 攘灾降福 亮無不爲 肆昔虔祈 必有其應 今我來此 其敢慢焉 卜曰齋誠 寔遵舊俗 維神降格 歆我芳馨 揚靈錫休 福我佑我 我豈足恤 重在關防 俾我愚庸 永無匈患 下逮裨校 爰曁吏民 與蒙陰庥 不罹于咎 [霽山集 卷十五 祭文]
夫仁洞凡四里洞約 己未(1739)
百弗庵 崔興遠
◎ 一曰 德業相勸
○事父母盡其誠孝 敎子弟必以義方 尊敬長上 和睦隣里 友愛兄弟 敦厚親舊 待妻妾以禮 接朋友有信 立心以忠厚不欺 行己必恭謹篤敬 見善必行 聞過必改
● 至於讀書治田 畏法令 謹租賦之類 皆宜自勉 下人徒知 愛父母而 不知尊敬 尤不閑 拜揖之禮 事父母 不可不愛敬 兼至少者 遇老者長者 行禮必敬 負戴必代 儕輩相敬 隣里相和 呈訴爭訟 割耕占畔等事 一切勿爲 以長忠厚之風 凡同約之人 上下各自進修 互相勸諭 會集之日 相與推擧 其能者 如有卓異篤行 約直告于洞約尊 約尊報官 論賞
◎ 二曰過失相規
○ 父母不順者 不孝之罪 邦有常刑 故姑擧其次 兄弟相鬩者 兄曲弟直均罰 曲直相半 兄輕弟重 兄直弟曲 只罰弟 家道悖亂者 夫妻毆罵 男女無別 黜其正妻 嫡妾倒置 以妾爲妻 以孼爲嫡 孼反凌嫡 嫡不拊孼
○ 事涉官府 有關鄕風者 妄作威勢 擾官作私者 侵暴小民 私門用杖者 鄕長凌辱者
已上極罰 上 告官科罪 不通水火 中 削籍不齒洞里 下 損徒不與洞會
○ 親戚不睦者 正妻疏薄者 隣里不和者 儕輩毆罵者 不顧廉恥 汙毁士風者 恃强凌弱 侵奪起爭者 無賴作黨 多行狂悖者 公私聚會 是非官政者 造言構虛 陷人罪累者 患難力及 坐視不救者 受官差任 憑公作私者 婚姻喪祭 無故過時者 不有執綱 不從洞論者 不服洞論 反懷仇怨者 執綱循私 冒入同參者 多接人戶 不服官役者 不謹租賦 圖免徭役者 已上中罰 上 告官科罪 中下 從輕重施罰
○ 紊坐失儀者 座中喧爭者 空座退便者
已上下罰 上中下 面責施罰
○ 不養父母 使之丐乞者 以下 下人論罰 不順父母 多行悖惡者 女人誶罵舅姑者 兄弟不和者 相鬪則曲直依上條論 衝火作孼者 兩班凌辱者 兩班以非理取辱 則亦論罰 有夫女潛奸者 傍親祖叔兄弟凌辱者
已上極罰 上 告官科罪 不通水火 中下 從輕重施罰
○ 恃强肆暴 作害閭里者 以少凌辱老者 隣里不和 及相鬪者 絲笠細衣 紊亂名器者 濫乘轎著唐鞋 兩班等馬者 不力其業 惰農自安者 行止荒唐 人作主者 遊女相奸 作亂傷人者 已上中罰 上 告官科罪 中下 從輕重施罰
○ 吉凶扶助不如約者 公事時 托故不隨行者
閭里間 高聲叱辱者 聚會時 使酒喧爭者
已上下罰 上 告官科罪 中下 從輕重施罰
●同約之人 各自省察 互相規戒 小則密規之 大則衆戒之 不聽則 會集之日 約直以義理誨諭之 謝過請改則 許其自新 其爭辨不服 與終不能改者 告于洞約尊 約尊報官司 分上中下三罰治之
◎ 三曰禮俗相交
○ 年長以倍 則父事之 十年以長 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 亦稍加敬 父之執友則拜 洞內年長 十歲以上拜 鄕人年長 十五歲以上拜 遇尊長下馬 過公門下馬 洞人會飮處 下馬 會射處下馬
○ 凡聚會洞人 坐以齒 非士類則否 若有親則別序 雖有他客 猶以齒 有異爵者 坐以爵 若特請召 迎勞出餞 皆以專召者 爲上客 如婚禮則 姻家爲上客 皆不以爵齒爲序
○ 約中冠子 生子 登第 進官之屬 皆可賀 婚禮雖曰不賀 禮有賀娶妻者 但以物助 賓客之費 若下人則否 如有來助 又不必却
◎ 四曰患難相卹
○ 約中有喪 上下齊會往弔 定護喪有司一員 勤檢信實人 副任二人 年少明敏者 以護初喪 葬時有司 率二副任於喪家 近處別設所供辦 自洞約 出白米十斗 蔬菜價 米一斗 太六斗 醬價 太一斗 當日朝夕 餉擔丁 雖升米一蔬 侵索於喪家則 有司以不能推孝 論笞罰 或有徵索酒肉者 以犯不孝 論不許會葬列 喪人或用 酒肉接人無禮者 論以不謹居喪 置以重罰 各出役夫一名 或擔持 或造墓 若人戶盛夥 處一喪所用 似不必盡出 役夫量數出給 餘數則 他喪計給 下人喪則 令約中齊會往弔 定下有司 二人護喪 凡上下喪 發引送之 返魂則迎 卒哭大小祥 皆弔之 每歲十月 收空石二葉 每戶 別爲藏置 使里正行首次知 有喪則 量宜出給 又以長木蓋草治殯 惟父母喪 當身妻喪外 其餘否
○ 約中有火災 上下救且助之 各出空石 蓋草長木 同力造家 雖非火災 約中若有作舍 出牛馬 運材助役 若非正室否 有盜賊則相救 疾病則相問 若癘疫不能服田則 約中通上下 各出農軍 或耕或種 或耘或穫 鰥寡孤獨 廢疾無依者 並可矜卹 不至失所 處女貧窶 過時不婚者 孤兒單約 失學無歸者 並報官司 或自約中 通議善處
祭葛庵李先生文<戊辰遷葬時>
九思堂 金樂行
嗚呼痛哉 小子生晩 不及見於先生 今日之來 先生何以知其爲某家子也 丁巳上疏 得罪安置 海外絶島 凡三遷而首尾十年 在光陽之蟾江 卒以喪歸于鄕者 卽吾父也 嗚呼 先生之柩 其自此安歟 先生之柩 安也則 先生之寃 將自此暴 而道將自此明歟 暴先生之寃 明先生之道 則吾父之心與事 其亦或可以白於世歟 百世可竢 而一時難曉 外人無奈 而吾黨 未可必也 嗚呼痛哉 嗚呼痛哉 言不可以長也 大聲長號而退 [九思堂文集 卷之九 祭文]
祭忠孝公趙顯命墓文
九思堂 金樂行
年月日 幼學義城金樂行 謹以淸酌雞月肅 敬奠于 故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議政府領議政 豊原府院君 忠孝公 海村 趙先生之墓 呑聲再拜而 告之以詞曰 嗚呼痛哉 頃年 賤跡入漢城 有述懷八十言曰 死草生意歸 斡轉竟是誰 造化本大公 微物如獲私 受德久未報 深慙豚犬兒 牀下不腆禮 寸誠或可披 千里旅食意 所願亶在玆 但念以我故 貽累已不貲 若復汚門屛 私分冞不宜 咨且未敢進 瞻望空漣洏 悠悠此心 如火如風 高或可徹 湥或可入 或者爲府史 所俯燭否乎 嗚呼 今也已矣 無復可望矣 將何以效微誠乎 於禮未之有也 不敢爲之制服 父死而且不死 頑忍人也 不能自引決 以魂魄 從於九原 將何以效微誠乎 有足可走 有喉可哭 雖不肖 斯可勉矣 而今乃爲越人之弔 又何也 嗚呼其 負之哉負之哉 哲人君子 亦不得遐筭 顧此么麽鄙人 何異蟪蛄浮滅 雖頑甚終亦一死耳 地下可無蹤跡之嫌 死之日 敢不托身 皂隸間以供灑掃之役 一訴衷臆 亦惟是之竢耳 嗚呼痛哉 [九思堂文集 卷之九 祭文]
尙賢錄序
李象靖
祭酒禹先生 挺剛毅之資 躬誠正之學 佩符莅郡則 革淫穢之俗 正笏立朝則 厲謇諤之風 其直道勁節 固已震耀一世而 乃卷懷高蹈 硏精問學 博通經史而 尤湥於易 黙契潔淨精微之體 敎授生徒 使義理之學 始行於世 雖其文獻無傳 無以考其緖餘之萬一 而 所以抽關啓秘 以開東方理學之淵源者 實肇於先生 不可誣也 退陶先生 後先生且數百載而 聞風慕德 實始表章而闡揚之 旣推爲孔孟心學之徒 議建祠院 以開後學崇報之方 蓋先生之道 得退陶而益著 自是以後 丹之丹嚴 寧之丹山 安之龜溪 次第立廟 以廣其報享之道 噫 非先生之盛德宏業 有以入人之湥 烏能久而益虔如是哉 先生所著詩文 皆散佚不傳 獨有近體詩一首在耳 先生後孫某某等 與龜溪士子 綴缉史傳諸家稱述之語 以及列院文字 並得榜目紅牌一編 名曰尙賢錄 蓋倣寒暄金先生 景賢錄之爲也 夫先生之道 固已軒輊天地 有不待文字而傳 區區掇拾於斷爛之餘 又不成篇體 然記載散出 未易考究 輯成一書 俾覽者一開卷而 盡得其本末則 是錄也 與有助焉 其功又曷可少哉 某等俾象靖 一言以識其卷首 [大山集 卷四十三] [韓國文叢 227-338]
댓글 0
번호 | 제목 | 글쓴이 | 날짜 | 조회 수 |
---|---|---|---|---|
106 | 조선한문선_건-주해-(6) | 운영자2 | 2021.02.12 | 8 |
105 | 조선한문선_건-주해-(5) | 운영자2 | 2021.02.12 | 20 |
104 | 조선한문선_건-주해-(4) | 운영자2 | 2021.02.12 | 2 |
103 | 조선한문선_건-주해-(3) | 운영자2 | 2021.02.12 | 1 |
102 | 조선한문선_건-주해-(2) | 운영자2 | 2021.02.12 | 4 |
101 | 조선한문선_건-주해-(1) | 운영자2 | 2021.02.12 | 4 |
100 | 朝鮮韓文選__坤-(8) | 운영자2 | 2021.02.12 | 4 |
99 | 朝鮮韓文選__坤-(7) | 운영자2 | 2021.02.12 | 2 |
» | 朝鮮韓文選__坤-(6) | 운영자2 | 2021.02.12 | 1 |
97 | 朝鮮韓文選__坤-(5) | 운영자2 | 2021.02.12 | 1 |
96 | 朝鮮韓文選__坤-(4) | 운영자2 | 2021.02.12 | 1 |
95 | 朝鮮韓文選__坤-(3) | 운영자2 | 2021.02.12 | 3 |
94 | 朝鮮韓文選__坤-(2) | 운영자2 | 2021.02.12 | 3 |
93 | 朝鮮韓文選__坤-(1) | 운영자2 | 2021.02.12 | 2 |
92 | 題金士純屛銘 | 운영자2 | 2021.02.12 | 3 |
91 | 우순_기자에_대하여 | 운영자2 | 2021.02.12 | 3 |
90 | 오륜차서선후론-대경기획수정 | 운영자2 | 2021.02.12 | 7 |
89 | 예기집설주해-학기_악기- (3) | 운영자2 | 2021.02.12 | 5 |
88 | 예기집설주해-학기_악기- (2) | 운영자2 | 2021.02.12 | 5 |
87 | 예기집설주해-학기_악기- (1) | 운영자2 | 2021.02.12 | 6 |